但凡你能转计算机/互联网/金融哪怕商科/文科/营销/市场/会计/审计/考公务员随便啥,都别来学建筑。
因为真正适合学建筑的,万中无一。这些少数人肯定不会在这问要不要转之类的话,连错劝都概率都没有。
别舍不得那一两年三五年的沉没成本!比起下半辈子几十年和全家老小的生活那算什么!别等到年纪大了学不动了考不了公务员进不了大厂再后悔!那些热门的行业年龄要求很严的!最好是应届生!请认真查询考公务员的要求!
别被自己叶公好龙的所谓理想初心蒙蔽,你真的确定你的理想是建筑?你就赌吧,反正99.99%的人都理想一定不是又肝又穷还不被尊重。
要知道对于设计院,马云的996真的是福报啊,不是反讽,行业天壤之别! 即使现在互联网寒冬开始裁人,互联网十年之内也强过现在的设计院,而设计院十年前就卷了,而且还在更快速的长期持续卷,设计院永远会比互联网更卷至少十年。何况还有金融对不对,我看过金融的劝退文,好嘛,跟天堂一样啊!赶紧去啊!
基本上,绝大多数建筑师一生最高的年薪不会超过大厂程序员的起薪。你就赌吧。
已经快毕业的,或者转专业失败的,也有个出路,就是应届生直接应聘无专业限制的行业,比如考公务员,金融管理营销口的一些岗位,央企外企都行。比如985211的校招,不限专业都能应聘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几年就能上小几十万,不到十年就能上大几十万,十年以上如果能上合伙人就是一两百万,虽然辛苦一点枯燥一点,但比起建筑的技术难度小多了,办公条件好,更不要说比生化环材。
建筑学是最好的改行专业,除了做设计改啥都有优势,综合能力强,能吃苦,能忍辱负重,责任心强,经得住pua,各种合适。
但是,你如果能直接去好的行业,为什么还要走个弯路浪费最好的几年时间?再好的改行专业也不如直接上好专业啊!那些说什么读完了再转的,再考个研再转的,转不转看个人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是坑人的。
最适合转的其实是公务员,毕竟没有公务员这个本科专业,对公务员来说懂基建是很重要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升设计鉴别能力,改善行业情况,促进城市发展,所以真的求你们建筑学学得还算好的,都去做公务员吧,提升一下领导的建筑审美和鉴别能力,善莫大焉。
从工作内容讲,其实建筑师很类似于村镇级别的无家族根基的基层公务员,有一定技术性,工作繁杂,责任大,辛苦劳累,重点在为人民服务,而不在赚钱,但工作的专业性不容易被鉴别和任何,身边混事儿的比比皆是还混得好。更糟的是建筑师还毫无权力,也没有编制等保障,待遇和地位根本不如村镇公务员。那么还不如直接考公算了。说到底建筑学适合的人就是非富即贵,富贵行业学这个如虎添翼,普通人家学这个穷困三代。
更本质来说,基础建设本来就是奉献的行业,跟真正的佛教苦行僧差不多,讲的是燃烧自己,普度众生,所以你得有奉献的资本,有钱或者有权,才合适搞这个。我是学过佛学的,家庭条件也算不错,所以我还扛得住,你扛得住嘛?你愿意学佛嘛?但就算你自己想奉献,你得考虑好,你的父母亲人子女,是不是愿意且有能力陪你一起燃烧奉献人生。绝大部分人过不了这一关。
反正都是个穷,总比工地打灰或者流水线工人强点,也比违法犯罪或流落街头好,这还是个正规合法的职业,甚至可以小康。
其中更有一部分人,就是不但能力很低,做不了好的行业,而且又懒,又贪,又蠢,又懒,又喜欢歪门邪道或者烂嫖烂赌,这些人多数聚集在一大批低层次的垃圾设计院,专业毫无能力,但是喝酒行贿拉关系,靠地方小圈子互相包庇、挂靠买卖资质、利用基层领导缺乏专业鉴别力,围标搞项目,坑害业主、骗取国家资金,破坏基础建设,恰烂钱毫无底线,也正是这批人,毁坏了整个行业的市场环境,劣币驱逐良币,大体相当于做土方欺行霸市、搞施工工程、或者莆田系医院、或者骗老年人买保健品的那种。对这些人来说,搞建筑包括整个基建行业都是乐土,因为又黑又烂嘛!基建领域,一直都是公认的腐败的重灾区。
可是你正常一个良民,清白的大学生,你去当黑社会或者跟黑社会、腐败分子搅在一起,有意思嘛?
但毕竟基建是吸收底层农民工和劳动力的最重要行业,他们不来工地,就要去危害社会其他行业,比如做传销做黑中介卖保险甚至跑去电信诈骗,危害更大。
要真正驱逐这批人,让行业回到合理状态,可能还需要很多年的时间。 每个年轻人毕业的第一年就会立刻大量接触到这些行业败类,仅仅这一个问题,就足以劝退大部分年前建筑师。
学建筑烧钱一流,比学艺术烧钱快猛狠多了,你看古今中外各种富豪二代都喜欢学个艺术、哲学之类的,就是这个意思,其中学建筑的也不少。当然这一类人不做施工图不做施工,只做高端项目,跟前面一类基本是两个极端,没啥交集。
何况说实话早年在行业里也赚过点钱,现在也占了点行业生态位,不会真的饿死。但年轻人这时候入行,可就没有任何生态位可占了。
而且,我现在更主要的事业是乡村振兴,虽然是做乡村振兴中的乡村设计。我二十年前选乡土民居方向读博的时候,就没指着挣钱,有点收入就拿去补贴乡村研究,但我想多数人是不会想去乡村受穷的。
当然乡村振兴也穷,但毕竟不卷,奉献的意义更大,也欢迎不差钱且有理想的朋友们同行们一起来做乡村振兴,实现人生理想,奉献民族复兴。(为什么乡村振兴不劝退呢?因为根本没人会以为乡村振兴挣钱啊!所以只能对有钱有闲的人劝进,没人可劝退)
纯粹的建筑设计真正是既没有收入,也没有需求,严重过剩内卷,一定要供给侧去产能,否则一起死。
所以,我在知乎的专业文章是给这些只能继续做建筑的人看的,毕竟技术还得有人做。
我已经厌倦了说那些模棱两可的套话:什么这也行那也行,看你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云云。早五年还有情可原,房地产那时候还能维持,现在这房地产情况,你试试?一卷卫生纸还有它的用处呢,但你愿意做卫生纸吗?说那些极小概率的机会没有意义。
不要在让老一代浪费时间在这上面了,以后再有要跳坑的,或者不肯及时出坑的,最多就是重复贴这篇,然后你们跳吧,我不会袖手旁观的,我会捂上眼睛。
首先我这边要说明的一点是我这个答案主要是帮助绝大多数家庭出身普普通通的建筑系学生或初入行业的朋友们,说白了比较接地气。有人发了私信,问我怎么看待另一个高赞但颇有争议的答主@Vincent.W的劝进文章,我只能说因为两个答案出发点完全不一样,所以根本没啥可比性。那个劝进答主的大概意思就是建筑学的学习能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我猜也是主要以他在海外的求学经验为主),以后也不一定干这一行,所以建筑学还是很不错的。对这个观点我只能说不置可否,在理想状态下,这么说也没啥太大问题。但是呢毕竟对大多数人肯定还是要考虑个性价比(包括时间和金钱方面),我也就是个小镇做题家出身(虽然勉强出的了国但也是拿了奖+家里东拼西凑搞来的学费+自己接私活做竞赛补贴了一点),本科时候玩的最好的一帮朋友不管读没读研的也都是正儿八经在国内一线设计/地产市场玩命奋斗,人间疾苦我当然懂得,所以义务在高强度加班之余搞点靠谱接地气儿的答案尽量覆盖到大众的情况。
另外居然还有朋友很热情,觉得跟我聊帮助很大,想私下认识我。我表示受宠若惊哈,换个马甲出来那就是不想让人认出来啊!个人信息我是局部替换过的,当然背景和我自己写的没有任何档次上的差距,也别怀疑我是骗子哈哈。我也谈不上什么有真知灼见,自己也有很多方面不光是业务包括做人都在跟前辈们学习,只不过这些更有见识和阅历的前辈根本不会上知乎回答问题就是了。
最后一点,有的人发私信说我不懂建筑学术圈那套东西所以写的答案有偏见。对这个的回应我的态度跟第一条是类似的。说白了,如果家境普通,强烈建议不要搞纯建筑理论的东西,不管你出于纯粹的兴趣还是就是为了申学校。高端研究也好,玄学忽悠也罢,每个人对这个事看法不同,但是做这个事情和市场不接轨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而最后普通人还是会面临就业问题。当然了,贵乎肯定有那种家产几亿哈麻普耶本硕博的大佬看不上我这内容,我这也还在为买房奋斗的穷diaosi当然没资格写给大佬们建议,所以您也别花时间发私信喷我内容小家子气了。至于在校生怎么判断干的事情在真正设计工作用不用得上,研究生这块我会详细讲。
———————————————————分割线——————————————————
本人对建筑学的态度是理性劝退,只有在个别情况下我会认为适合学建筑/从事建筑行业,对于大多数人只要想尽办法转行即可。此回答主要旨在帮助高考需要填志愿/本科或硕士在读/刚刚毕业开始工作的应届生了解一下在什么情况下仍旧可以选择建筑以及需要避开哪些坑,对于已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五年以上恕本人经验不足无法给出建议。
为了防止有人会在评论区无脑乱喷,本人本科毕业于老八校硕士毕业于常青藤,已参加工作近两年于某商业事务所主要负责方案前期,年收入基本能保证40w。平日比较喜好社交,微信2000好友里你能想象到各种各样背景的人全都有,平日亦辅导作品集所以底子比较差的学生我也接触得到。我的回答是总结了我接触过的所有30岁以内建筑学生或从业人员的情况得出的结论,基本也能反应90后这一批建筑人的真实写照。
在你对设计不是很反感或者特没天赋的前提下,从本科上学阶段开始说起,这时候大概分这么几种情况:
5.从title角度讲顶尖的国外建筑学本科(eth,康奈尔,rice,uc系列等)
1.为什么把清华单独拿出来说?当然一方面清华本科生在中国确实是个很硬的金字招牌,清华本科生也能享受到最顶尖的学习资源和校友资源(我说的是总体不是指建筑)。然而另外一方面清华建筑系最近几年在肉眼可见地走下坡路,只是清华本身的光环和学院充足的资金让一些在校学生看不到这个事实。就本科毕业生专业能力而言,其实清华已经是老四校里最弱的一所了。这中间有这么两个原因:1.在校学生都是聪明人,身在清华+帝都信息接触得多,尤其是帝都的设计公司是一线城市里待遇最差的了,聪明人很快都发现这个劝退的事实也就不想好好弄建筑设计了 2.清华建筑系近年确实在瞎搞,尤其是大师班请一些牛鬼蛇神盲目模仿英美建筑学院大搞建筑玄学毁人不倦,以及以某些以建筑理论著称的教授让清华建筑系教学更加乌烟瘴气。从理性角度分析,从事建筑行业,清华毕业生拥有的生态位和清华这个招牌在中国整体的影响力是严重不匹配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哪怕是生化环材这种知乎著名劝退专业清华人都能在这些领域做到绝对的优势,反观建筑现在已经完全没这个实力了,不要再做梦想着二十年前的事了。我身边接触过很多清华的建筑系本科生,可能话说的比较难听,经过“建筑学”几年的消磨已经完全看不出来这批人是当初高考万里挑一甚至十万里挑一的聪明人了,某些清华建筑系毕业生甚至开始走歪门邪道玩建筑传销学了(没错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公众号)。对于清华建筑系学生,除非是设计天赋很高,我强烈建议直接转行。一方面你就业真不一定搞得过其他老八校新四校的,另一方面清华校园有这么丰厚的资源哪怕你在校期间转不了专业也有的是机会充分利用。再者你只要拿了清华的本科学位证和毕业证,你就相当于拿到一块免死金牌,你去任何行业,除非是特别顶尖的那几所公司,二档或者腰部公司只要看到你是清华本科生外加你已经对转行做了一定准备肯定愿意给你一个机会。这个条件任何其他有建筑系的学校都差一大截,包括上交和浙大。
2.如果你是东南,天大和同济的建筑系学生,那你可能其实已经是最适合在建筑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的学生了,一方面是老四校的行业积淀,另外一方面是这三所学校的本科毕业生确实是专业能力最好的,然而中间还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点。第一学校虽然相对来讲已经是本科院校里教学质量最好的了(放眼全球我个人认为仅次于eth和康奈尔),但是主要的优势集中在大二大三这两年。大一基本你去哪个学校都差不太多,玩玩就过去了;大五都去实习准备就业或者升学了;大四的话看情况,碰到好的老师可以好好弄弄否则别浪费时间在课业上面。为什么说大二大三要好好弄?因为建筑专业好像貌似什么都涉猎,尤其在校学生很容易被各种乱七八糟的玄学忽悠,但是到最后能让你从行业内脱颖而出成为优秀建筑师的核心能力只有一个:统筹协调各种复杂的功能性问题和美学问题。前面有答主强调数理基础当然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这些都是帮助你提高解决这些问题的效率。这三所学校好就好在其大二大三的设计课本质上就是培养你做一个大幅简化版的高质量实际建筑项目,让你初步具备成为优秀建筑师的核心能力。当然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试金石,如果你发现这个阶段你做设计完全没感觉可以考虑直接转行了,一方面如上所说这些很接近建筑师核心能力,另外你大二大三开始准备转行完全来得及。不要因为搞不定玄学的东西就认为自己不适合干建筑(如@闲渊斋主人提到的专门用来申请国外学校的portfoliology),也不要因为自己设计课分数不是很高就觉得自己不行(哪怕你是这三所学校前70%的学生你去绝大多数建筑设计公司也是优秀劳动力)。我针对东南和天大这两所信息相对闭塞的old school再说个信息,千万不要因为学校教学过于严苛搞不出什么特别酷炫的东西就被什么gsd 哥大 aa ucl的那些花里胡哨的学生作业吸引眼球产生盲目崇拜,等你就业之后就很快发现你干的事情绝大多数跟那些英美学校的玄学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英美名校应届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价值和本土学生基本是差不多的(主要还是取决于你本科是哪里毕业的),上海等一线城市不管你是gsd硕士毕业还是你就同济本科直接就业大多数设计单位都是15w左右,唯一的差别仅仅在于去外企有一些优势(注意,只是有一些优势,现在外企里本土学校毕业的多得是)。所以升学一定要慎重,留学主要是去体验一下不同文化,别以为上了国外名校能高人一等。国内保研同样要慎重,毕竟时间成本高,研究生这一块我后面会开一篇单独讲。
3.这里面有些细分。如果是浙大上交这种强势985我的意见是和清华类似的,包括武大华科哈工大等,尽管相对而言学校实力和学科实力之间的差别没有清华那么大,但也属于你能借用学校的平台就不要死抠浙大建筑系。杭州和上海也是互联网产业很发达的城市,在校期间用假期实习体验一下是很好的选择。其他情况,如华工,重大这种学校,属于在本地就业十分强势的(广深/成都重庆),这些地方你也很少面临要和老四校的人竞争的情况,用人单位肯定抢着要你,哪怕是深圳外企也有一大堆华工本硕的,如果你家在这里那更好我觉得没什么太大必要转行,所以我的意见和同济东南天大三所类似。西建大就蛮尴尬的,转行很难搞,虽然是老八校但做建筑的话本地也没啥设计公司,考虑下搞个一年短平快的国外硕士项目或者想办法弄个老四校靠谱导师的硕士都是合理的选择,相当于找一个一线城市工作的跳板。湖大和大连理工的话即便不转行我也是倾向于升学为主。
4.我知道这一类可能涵盖了大多数关注这个问题的人的情况。这个实事求是,在本科背景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刚毕业去设计单位确实很难搞,如果没有很出色的求职作品集或者在入职快题考试能让人眼前一亮去干的事情基本就是廉价劳动力+画图螺丝钉。囿于本科教学资源极其有限,很容易又陷入比英美学校更蛋疼的低配版建筑玄学。不过我话说的可能比较直接,如果高考正常发挥只能考到这样的学校,可能数理编程方面也难以有什么造诣。这个时候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你擅长什么。就我接触的情况来看无非这么几种,不转行的话绩点好的就保研老八校老四校,研究生期间多和你同学学习或者从导师的项目手里学习;比较擅长画图+吹牛逼且家里经济不差就报个机构套路一下玄学作品集,搞个英美名校镀镀金,现在藤校ucl aa里一大堆双非本科的没什么好奇怪的,本来就是一个用金钱买学历的生意而已,但至少让你回国的时候就业能高一档或者半档,不过后期的发展还是看能力就是了;身体素质好很能肝做事情效率高的就去民营大所,这种地方虽然说是压榨但也是多劳多得毕竟按绩效发奖金,我线院校本科毕业生第一年就能年薪25w的。转行的话第一学历是个阻碍,互联网地产啥的大公司就不要想了一堆985的都根本进不去,先从一般的企业踏踏实实开始干;要么就多花点钱出国留学,只是现在北美这块cs和ux申请都已经很内卷了,详情可以多看看一亩三分地,知乎上相关的信息还是少了些。不过也没必要太过悲观,毕竟在这个行业内没什么东西的情况下也不需要负重前行,到时候做决定反而能更加果断。
5.如果你非常幸运,隶属于5,那大概率你是家里比较有背景或者起码不差钱的人。至少我接触下来,那种本科背景是5的家里有资源支持刚从学校毕业就能开事务所的确实占了不少比例。所以在学校的时候除了锻炼好本人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同学里哪些人家里有这样的背景(专业能力过硬也是为了能博取你同学的信任),毕业以后合适的时机可以跟着你这些金主同学入伙开事务所。如果实在没这样的机会问题也不大,本科一毕业就去靠谱的外企工作,中国美国都可以。这种情况下你真的不需要再去读一个建筑硕士了(你家里钱多到几百万读个书就跟旅游一样那无所谓),要读也是在事业黄金期三十岁左右读一个mba或者地产之类的硕士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早点毕业出来工作职场上竞争优势更大,title仅仅是你在行业内混的一个敲门砖而已。这一类的代表人物举例有现在深圳aedas的二把手(康奈尔本科毕业直接在美国工作若干年,然后去了aedas直接给associate的职位),还有现在谷德上你能看到的一些比较新的事务所里相当一部分小老板合伙人都是这个背景。已经有这个背景还转行的也不是没有,我一个高中校友rice本科家里老爹是我们当地跟市政部门有相当关系的建筑师,无非就是自己不喜欢由着性子来跑到纽大又学电影去了……(其实这专业更玄学)。总之呢如果你是5类的幸运儿且比较喜欢做设计,只要不胡搞,自身能力不算差,职业生涯前几年让父母多接济接济,怎么都能混一点小名堂。
6.如果你家里有点小钱那种但没到手眼通天的程度去了第6类学校学了建筑,那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慎重了。众所周知美本很容易申请到什么yale gsd之类的,所以很多人就拿自己本科当个跳板纯粹为了上名校硕士。我不否认这一类项目里面也有一些家里有背景的人,如某院士的公子哥在gsd march1,某业内知名活化石级别的老前辈的外孙在哥大up,还有以前天华某高管女儿在yale。但是一方面这种背景的人相对top本科已经被稀释了不少,原因如上一段所说在本科已经顶尖的情况下根本没必要二次镀金。另外一方面你在名校本科接触的有背景的不一定是家里搞建筑的,也可能是其他行业搞的相当有名堂但是人家本身对设计还有点兴趣的那种,拉这种人成立事务所完全可以让人家专门负责商务。然而你在建筑学院的硕士……那圈子其实就很小了,毕竟本科生是基本不愿意跟研究生玩的(众所周知英美硕比本科水的多)。其实纯从就业角度来说,在美国找工作本科是个州立学校完全够用去个什么perkins and will之类的大所(然后你就会发现有一些藤校毕业的硕士跟你完全干一样的事情拿一样的薪水),好好干几年路径和上一段所说的差别不是很大,主要区别就在于你很难找到家里有矿的金主一块开事务所。但是第6类学校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基本功训练这块其实离国内老八校差的蛮远的,再加上美国设计单位不加班项目周期慢(有时候其实这反而不是好事),你回国很有可能发现自身专业能力比不上本土的毕业生,实际上本土很多外企已经发现这个问题有时候宁可选择一个老八校本硕也不会选择一个普通美本+藤校硕士。我个人建议如果你是6类学校,不妨利用一下美国本科比较宽松的选课环境拓展一下自身其他的兴趣,再利用美本申请研究生的红利申请一下ux或者其他在美国比较好就业的专业,毕竟至少短期收益尤其是在美国远远高于做建筑工作,非要冲着自己容易上藤校就着建筑这条路死磕是很傻的行为。
作为一个在私营大院和事业大院共工作6年,自己经营小工作室两年的方案大叔来答一下,仅仅是自己的一下拙见。
1.上升空间小得离谱。在现今扁平化组织架构和强度服务的模式下,你在设计院或者设计公司升职空间就是坐你领导的位置,再上就是老板了。即使跳槽也是那三个位置,有资源的就不用打工了。问题是坐你领导的位置怎么坐?其实民用建筑的技术壁垒等同于没有,你有3年方案工作经验,基本上什么都会了,就是分项的详细做法可能有些经验不足。那好,过了3-5年你就基本上摸清了设计的流程了,为什么还不能坐你领导的位置呢?那是因为你领导不走。工资年年加,但是工作的效率去到5年经验的时候基本就是到头了,之后就开始下降,因为你有家庭要顾,身体体能也因为长期加班休息不足开始下降,那保住位置就是最合理的做法。那么你的升职就是熬走领导……即使跳槽也是一样的情况。
2.收入与付出完全不成正比,且没有任何保障。首先说说设计公司的经营成本问题,设计院的话人力成本加上场地硬性支出一般是25%左右,设计公司或者事务所是30%左右,突破这个意味着你的现金流必须要cover的当月支出可以说是公司月光的状态。问题就是这几年的合同回款率只有疫情之前的28%(签单量大概是疫情之前的70%,回款额度大概是疫情之前的40%),那就很危险了,说明成本和收入持平,有任何的意外就会崩。既然没办法开源,那就只能节流。
那好。对于公司来说最节省的方式就是低月发(合同金额也要低),参保人数满足小微企业或者当地减免税费人数最低要求,带来的就是员工月发必须低但是通过画饼让你以为年底有钱好继续干。年底前后再逼人走,那就可以不发奖金或者产值,意思就是你用当初面试时七折或者六折的收入打了10个月工,这是上海和深圳很多设计院这三年的普遍操作。吃人血馒头。
除了这种吃人头差的方式之外,设计公司或者设计院的合同是不合规的,完全不是按月发和奖金的收入的方式加纳五险一金,往往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缴纳。那就带来一个问题,年底的收入你没办法在任何法律层面得到保护。想要保护自己自能通过劳动仲裁,而且仲裁你还不一定能够被支持。一个是很多公司是两笔给你月发的,即使是事业单位也是这样操作,一笔公司账户一笔私人账户。在仲裁是是要出具工资证明的,要不有OA上带有你确认签名且带有公司名称或者其他同事签名的工资单流水证明,上面要有公司抬头、你的收入数字和你的确认证据。缺了一样即使有银行流水证明都只能证明公司账号转你的那笔才是合法收入,其他的都是不受法律保护。但是一般公司给你签名的工资单都不具备上述条件,有也是只有财务手上的那份Excel才能证明,至于财务嘛,一般都是亲信。
结果就是这几年普遍降薪加年底裁员,你年头以为可以稳定月发就可以了,结果年中降你2000月发说年底奖金补齐,到年底就逼你走。这是某华 xxs 某总院的套路。
你回看月发的比例就明白其实是你在分担公司的风险。一有风吹草动公司账户是不会亏损,大不了逼走几个员工吃人头红利,再大不了的就是方案外包施工图外包,吃差价。公司账户多了几笔咨询费而已。
加上这个行业证明自己加班是要双重举证的,员工要记录自己的上下班时间,同时要公司也记录才行,现在很多公司为了怕被告,根本不打卡,最保险的方式就是自己做个打卡记录,上班下班自己拍照记录,打卡的东西做好是做成表格形式,有时间记录有照片视频证明才能被采信。
设计院或者是说设计公司现在可以说是没有诚信的行业,鱼龙混杂,你的收入就只是个说法,人家不执行是绝大部分情况,你签合同就是自己把自己卖了。
同时说一下按正常纳税按足合同金额缴纳五险一金会是什么情况,我自己的工作室,按足深圳所有的纳税标准和员工五险一金标准缴纳,平均每个月的净利润才8350块!结果我也就是给自己打工,不,是老板给员工打工!
3.行业收入标准彻底烂掉,行业底线也彻底烂掉。收入标准烂掉是指设计院按照发改委的收费标准收设计费但是工作量完全超出对于收费范围。设计费占总投资10%,(方案费10%初设15%施工图65% 竣工图10%)问题是发改委也明确前期方案咨询,可研,立项都是要有对应的收费,但是对应项没有收费标准,结果就是城T或者私企或者地产根本就不负对应的费用,甚至你不帮他们做对应的前期工作,方案合同都拿不到。一只鸡要提供双拼的服务,你做?甚至是一只鸡要提供各种菜式口味的做法。例如,前期立项做几个咨询方案去规划局沟通,拿指标的时候再做几个上会,概念方案阶段一下做到扩初深度去测算成本,概念方案的过程搞整理整理有把可以报告做了,之后按照其中一个相对可行的方案出投标的标书要求,其中还要涉及控标的点,什么地方可以文字表述什么地方必须作图这些东西,目的是把除你以外的公司挤出去,最后再加上三个陪标,这才是设计费10%的方案费,而且这些方案费里面的12-15%还要税后返点给城T或者地产的设计总,以咨询费的名义,还要开票,到公司就最少没了21-25%的方案费了,这还是一二线城市的普遍情况,去到三四线城市,例如Z庆 Z江 40%都没了。
加上2017年以来EPC施工总包的项目占主流,施工进度慢了,施工出错了,施工方是不认的,责任要设计院改图来圆,设计院不认施工图的设计费尾款大头就收不到,即使设计院不要尾款也不要紧,我见过的是Z建自己找人出竣工图,变更的章,竣工的章自己ps上去再彩色打印蓝图,你不服都不行。你那时候的角色就是个带着前夫孩子改嫁的媳妇,有你好受的。
加上某些地域的领导设计公司团团伙伙,你一个外来的公司去搅局,人家那些逃税举报就来了,人社局的举报就来了。
再加上现在的设计院本身就没有底线,不少所谓的甲级建筑设计院就是个壳,例如广州的那些民营甲级院和深圳的某总院。那些设计院的分院,本身就是一个个挂靠公司,一年交25-30万就可以用对应的甲级院章,甚至你不交一年一次挂靠费也行,一个项目12%的费用。那些甲级院的地方分公司就是皮包公司。拖欠工资,年底逼人走,甚至我知道的想J森把自己的员工派去项目合作的行业内公司配合(对方公司因为成本原因把自己的设计部全开了)之后逼员工跳槽过去这种卖人头的行为。某老板一年拿出25万挂靠承某院,自己在清远开个只有7个施工图人员的设计院,方案外包,建筑施工图外包,自己做水电暖通,上会叫上合作单位去,让人家汇报。即使是专家会这样子的评审会,那些设计院所谓的老板那就提前一位专家1500块给好茶水费,项目不烂尾就行,甚至过分的事,方案评审会都没开过就直接上施工图评审会,给了钱专家也不好说什么,本身专家就有水分,只要你有15年行业经验你也是专家。
控标陪标,可研作假,立项依据模糊,设计费按咨询费给回扣,专家会事前跟专家通气给好回扣,方案外包,施工图暖通人防那些专项外包,施工图不校审审图一大堆问题,施工出错要按现场情况重新出方案出施工图,变更出多几张扣设计费,还要给xf的那些通气费用,这些都是麻烦事,说白了就是各个环节的人都在薅你手上的钱,如果有财政补贴薅得就更厉害,私人项目还好一点,ZF C投的烂尾很普遍,反正也不在ZF财务报表里,这届解决不了那就下一届解决,再向上要财政补贴解决问题,就一个字拖。拖着拖着一代人就过去了。
4.设计院的行业定位与国内建筑教育的落差。这个情况只要带过方案组或者毕业生的都会深有感触。甲方要的是设计院按时按量出图纸,要的是稳定产出图纸,设计质量指的是图纸之间可以自洽即可。至于空间好用与否不是优先考虑的项,很多商业项目在可研阶段就找好分销公司卖好对应面积的商铺或者办公面积的,甚至对应的面积会落到某个公司上面,或者整个项目落地一个单独的公司上面,经营不下去就让这个公司转入多一点其他亏损项目,甚至承担一些ZF或者公司的其他债务项目,最后一并破产,然后C投或者某些公司成立另外的壳公司低价再拍卖进原来的项目,原来的债务被破产掉还能得到补贴,就一个字拖,硬拖。
项目的操盘在设计院或者设计公司层面,你是完全不可控甚至你都不知道这个项目做这些图纸设计的目的,加上设计层面的考量只是立于当下给出的其中一个解,设计到施工几年间行业风向就变了,甚至行业就死了,这些经济面的东西,作为建筑设计出身的人不容易捕捉到,捕捉到图纸在施工进度面前也无力改变现状,正如现在疫情后的经济面,你作为建筑设计师你的建筑理念可以改变什么?
再加上国内建筑教育与国情脱节,一个是建筑理论沦为小圈子自high,建筑奖项就是小圈子内部学阀分猪肉,发展新建筑技术还不如偏补贴来钱快,一与国外公司技术合作就摸瞎,再加上地方保护政策,形成各个地区小圈子内项目流动,城T项目如此,地产项目亦如此。
这个行业不是说设计好即可生存的行业,与教育系统内那套评判方式完全不符。毕竟卷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各人都要盈利各人都有自身利益考量,作为其中一个环节还是弱势的环节,在目前的国情面前设计师也只是一个文本图纸动画模型的稳定产出机器,设计师对于经济面的影响相较于其他环节对于经济面的影响实在是微不足道。就现在经济面来看,设计师不可能被尊重,未来也不可能有多少社会地位,本质上来说,设计师就是等同于工人,人家生产建材安装建材,我们生产图纸校对图纸,谁也不比谁优秀也不比谁高尚,人家要流血流汗我们把辛劳累计起来猝死,一样嘛。
不接受那只能改行了,要做的不是建筑师地位提上来,而是建筑工人待遇与地位提上来,这样建筑师才有可能被尊重。
鄙人曾某新四校风园、工设双学位毕业,已转,勉强一答。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恳请读者包涵。
对于建筑学及其相关设计学科,对于大多数理工科出身学生,确实是“资源错配”,劝退理所当然。
许许多多的学校在“城规/建筑/景观(风景园林、环境设计)/工设(包括艺术类版本的工设,“产品设计”) 黄金二十年”时期将建筑学院不断扩招,以“情怀”吸引工科生乱打误撞地入学,然后用“玄学”推销自己的“奇葩老古董思维”和毫无评判标准的personal preference,实则为“洗脑”。奇葩的“伪工科”(包括生化环材)的本质,便是拖工科生下水,还用各种借口行骗,如同海藻缠足,施行de-education,防止他们逃脱,真是害人不浅。最明显的一点,便是建筑学及其相关学科(风园/工设 尤甚)古怪的教学手段——布置海量绘图作业(甚至无意义的手绘、抄绘、手工渲染、手工模型)占用学生理性思考时间。@宫乘风先生的回答已将本质讲得鞭辟入里,在此恕不加赘述。
鉴于“泛建筑”学科的学科特性,许多教师(尤其非老八校、新四校)喜好以各种“外在修饰”手段掩盖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足,甚至连基本的数理规律都不尊重,纯靠主观臆想,指导学生做些奇奇怪怪的utopia罢了。尤其对于非老八校、新四校的其他高校开设的的建筑学、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工业设计等专业,课程作业的呈现方式竟然是手工实体模型大赛+Adobe/Autodesk全家桶软件技能大赛,学生不断在毫无意义的“手工劳动”上浪费青春,“费钱费力不讨好”,仅为了那一点博人眼球的“art effects”,掩耳盗铃,谈何可笑。
有知友提到了参数化技术辅助设计,鄙人亦有接触,大致阐述个人看法。约60%以上的在职教师(工业设计稍好些)对参数化这类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技术,还嗤之以鼻,殊不知人家计算机学科都快弄出替代千万画图民工的“降维打击”技术流了(e.g., 小库)。都已2021年了,他们怎不知去看看Unreal Engine都已经能做什么样的VR了?保守估计,分分钟吊打渲染50余遍的、只能让学生“自我感动”的水彩渲正图罢;分分钟吊打“情怀”至上的手工油泥模型吧。
再说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由于数理化思维被肝废,学点Grasshopper皮毛都能“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更有甚者,风景园林和工业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水”出来的的“参数化研究”、“绿色建筑”、“生态可持续产品/景观”论文(无意义研究)还不够多么。
如@苏维埃人民革命大佬曾直言不讳地讲出的——“菜鸡互啄”,尽整些无用的“噱头”(看看《建筑师》期刊、《建筑学报》、《中国园林》上近来的papers,便能了解这种researches到底“自由而无用”在哪)。欧美的高等教育也未能好到哪去——看看各类portfolio里奇奇怪怪、费解之至而毫无用处的parametric diagrams,便知道“参数化救不了建筑学”这个现象是多么不言自证了。
这些图的教程属于当下一大“国际公认学科技能专业领域”,所谓“portfoliology”(“作品集学”)。
还有各种collage风格的,简直把建筑、景观搞成漫画。徒有其表,害人不浅。
鄙人作为一名业余译员,真看不下去这段奇葩翻译。The mother is rain [sic], water grace [sic], etc..是啥玩意。建筑学及相关学科漏洞百出的一个侧面,可见一斑。
不禁令人想到,国内建筑业好不容易引入了BIM这个生产力、逻辑化提升工具,还被硬生生整成了“国内建筑特色”的“双轨制”,沦为“展示工具”(如@追求真理的人@戴路的回答)。“BIM骗子”们在4-5年前还大行其道,而至今,却已凉凉了。仔细想来,BIM的核心IFC标准,可是人家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学科成熟多年的工作流,建筑学这个神奇学科,连照搬照抄隔壁学科的工作流,都显得捉襟见肘。悲哉!
鄙人才疏学浅,仅陈述一己之见。作为行业中的一员,在硕大的学科体系下,并不能改变什么,惟希望能在帮助局外人看清事实的层面上do my devoir. 望有所帮助。